

醫學實驗室需嚴格劃分清潔區、半污染區、污染區,并通過物理隔斷實現區域隔離。
清潔區:包括更衣室、辦公室等,需與實驗區域完全分隔。
半污染區:試劑庫、制水間等輔助功能區,需控制人員流動。
污染區:采血室、檢測實驗室等高風險區域,需獨立設置污物出口,避免交叉感染。
人物流分離:人員和物品需設置獨立出入口,污物通過專用通道處理
生物安全等級:常規檢測實驗室需符合BSL-2級標準,高風險操作(如HIV初篩、PCR檢測)需在二級生物安全柜內進行。
應急設施:出口處配置非手動洗手裝置、緊急洗眼器和淋浴器,確保人員安全。
實驗室面積需根據醫院等級動態規劃:
三甲醫院:檢驗科面積≥1200㎡,二甲醫院≥800㎡,并預留10%-20%擴展空間以適應設備更新。
PCR實驗室:需分為試劑準備室、樣品制備室、擴增分析室,并配備緩沖間,總面積≥60㎡。
微生物實驗室:設置準備室、緩沖間及工作區,面積≥35㎡。
生化區:重點規劃生化機位置,提前與設備廠商對接參數(如承重、用電負荷)。
采血窗口長度≥1.2m,寬度45-60cm,數量根據日均門診量設計,兼顧未來發展需求。
墻面:采用雙面夾心彩鋼板或抗菌墻板,防火等級≥B1級,接縫處需密封處理。
地面:選用PVC或橡膠材質,無縫焊接,防滑耐腐蝕。
門:自動閉合門帶觀察窗,配備狀態指示燈和閉門器。
窗:采用密閉觀察窗,墻體交接處做圓弧處理,增強氣密性。
三級過濾系統:粗效過濾器(新風口)、中效過濾器(空調機組)、高效過濾器(送風末端),確保空氣質量。
壓差控制:各區壓差≥5Pa,氣流從清潔區向污染區單向流動,并設置實時壓差監測。
避免多實驗室共用空調,采用獨立機組防止交叉污染,排風機與送風機需聯動控制。
醫療廢物:通過專用污梯運輸至集中處理點,嚴禁使用客梯。
三廢管理:廢氣需高空排放,廢液經物化-生化處理,廢渣解毒后丟棄。
定期檢測溫濕度、噪音、電磁干擾等參數,精密儀器區需恒溫恒濕(24±1.5℃)。
引入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、智能物流傳輸系統,提升檢測效率。
采用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(LIMS),實現數據數字化管理。
設備布局預留電源、水路及網絡端口,支持未來功能擴展。